多餘

社會資源的稀缺性
無不證明:你純屬多餘
多餘的出生,多餘的存在
尤其,對社會傳聲筒來說
多餘到發出各種雜音

可是你對此毫無認知
反以為自己是不可缺少的:
住房和食物不可缺少
錢包不可缺少
社會鏡像不可缺少
個人自由選擇不可缺少
唯有死亡是可以缺少的

很久以後你才意識到。
你最顯得多餘的,是那一道
撒出一把鋼針的目光
足以刺穿生活淺薄的表層
看到黑咕隆咚的深底,那些
被刻意遮住或下意識忽略之物
認出那些戲裝裹著的形體
聽見陰影的吼叫和浪笑
逮住它們移動的時候
發出的無可奈何的歎氣

而多餘永遠在重新定義
民意調查表明
你最被人垢穢的行為
就是超出自我的多餘投資
竟然收到百分之百回報
大大改寫了生活的資產負債表

信心的困惑

某些時候,從一個房間
走進另一個房間的距離
竟然遠過千里萬里
腳下的地板光滑,閃亮
每一寸都隔著一道陡峭的溝壑
有些根本不可逾越
這個時候,就只能憑藉信心了

在街頭雜耍的民間藝人中
你認出其中一位是牛虻
因為他前額的一塊傷疤
從少年時代起
就一直銘刻在你心裡
那傷疤猶如一面銅鏡
照見了牛虻的神學時代
他純真,信仰堅定,完全不知
自己是信仰之外的私生子
而他紅衣主教的父親
正是後來將他送上祭台的人

但你很難說牛虻的父親蒙泰尼裡
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
(雖然不是血緣的後裔)
亞伯拉罕在耶和華聖諭中蒙召
手握尖刀,欲殺死兒子獻祭
就像屠宰一頭純潔的羔羊
但是天使阻攔了他
讓他成為名垂千古的信心之父

牛虻的父親
則以另一種方式獻出了自己的兒子
天使沒有阻止他, 魔鬼更不會阻止他
他只是無法背叛自己的信仰
兒子死後,他瘋了,不久也死了
信心曾經像小鳥一樣越過阿爾卑斯山
也像小鳥一樣被擊落
在一群虔誠的信徒心裡淌血
留下難以消除的傷痕